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水环境的形势。首先有两个基本的判断,一个就是近些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第二个判断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还会加大,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正在快速推进,水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
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集中体现在"两上升""两下降"。"两上升"中第一个上升是在GDP在上升,排污的总负荷在上升。第二个上升是中国七大水系1-3类就是比较好的水质它的比例在上升。"两下降"就是地表水劣5类的水质比例在下降,地表水的COD(化学耗氧量)浓度在下降,这都是好的信号,这张图具体体现了从2006年到现在的一个基本形势。
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是大量上了给排水的工程在末端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工程减排。第二就是在源头减排方面结构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改变用水工艺,这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再有就是管理减排。环境各方面的标准都有所提高。以COD为例,总的COD排放量97年是1757万吨,2010年下降到1238万吨,下降了接近30%。同期工业COD的排放量下降了近60%,生活COD的排放量06年达到峰值以后也开始缓慢下降。
有毒有害污染风险增大 "开着宝马车喝着敌敌畏"
第二个判断是未来水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现状的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又加剧了水污染的压力,因为排放污染负荷增多了。
第三就是新型和有毒有害污染物健康风险增大。过去我们经常关注COD、BOD(生物耗氧量)、总磷等,但是现在像多环芳烃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它们污染的健康风险增大。再有一个就是各地突发性的水污染危害也相当大,新闻媒体里面经常有所报道。
再看看我们的河流水质,三类以上断面接近总数的40%,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三河尤为突出,超过了60%,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4到5类和劣5类水质达到25.3%和13.7%。这是河流水质类型的空间分布,由于这是全国的水污染分布图,所以要放大以后才能看清楚,像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污染也最重,这些地区可以说是"开着宝马车喝着敌敌畏"。
水功能区全国有6700多个,达标率偏低,偿还历史欠帐尚需要时日,2009年全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仅仅是47.4%,海河、辽河缺水流域的达标率还不到40%。全国各流域水功能区污染负荷的超载情况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两个画红圈的地方,一个北方的海河流域,一个是南方的珠江流域,海河超载60%,珠江超载40%以上,水质污染已经不是缺水地区的专利。部分河流汛期水质也恶化,像海河流域从95年、85年、2005年到现在汛期过去水质会好一点,现在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