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绿色经济在中国》序言二
绿色焦点
IGEA
2015-11-12
1321 浏览
    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 峰会)的报告中提到,要根据不同国情、不同区域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设立多元化的“绿色经济”模式,而不能确定完全固化单一的绿色经济模式。这一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促成了“里约+20”峰会的成果性文件。由此,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阶段的绿色经济模式,将是中国经济道路在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特征。

    绿色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和地球未来,是全世界面临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努力探寻的发展方式。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顺应国际潮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现实需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现阶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的国际义务,但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各国围绕排放空间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在国际谈判中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已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那样无约束排放温室气体。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多赢化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挑战,彰显我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单位 GDP 能耗仍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能源资源供求相当紧张。我国作为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如果延续传统的发展方式来推进现代化,不仅国内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全球资源环境也将面临巨大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同时,当今世界,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各国都在加大对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如果我们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可能被占有先机的国家锁定在落后水平,失去一次重要的转型机遇。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资源产业率也在规划中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二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促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导向。

    在这种形势下,编辑出版《绿色经济在中国》,汇总有关推动绿色发展的研究、领导讲话和专家论文,载述绿色发展历程,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对于全社会增强绿色经济意识、践行绿色经济在产业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变革方面的道路,促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此,借《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出版之际,号召社会各界积极探索“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凝聚智慧,创造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23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