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风电前景广阔 电网承诺破并网瓶颈
绿色焦点
经济参考报
2015-11-12
1151 浏览

    据施鹏飞介绍,当前中国风电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消纳。他说,一方
面,去年我国风电吊装容量与投入运营容量相差达1700多万千瓦,这是我们面临
的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已投入运营的风电场弃风问题也相当严重,全国平均
弃风率达到16% ,在吉林等东北地区甚至超过了20%.

    “市场消纳问题确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
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坦言。他分析认为,我国风电等新能源消纳水平与电源结构密
切相关。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现有风电装机已达到
4915万千瓦,受市场规模小、调峰资源有限、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进
一步大规模发展风电的空间已经没有了。

    谈及欧美一些国家风电消纳比重较高的原因,张正陵说,一方面,是因为他
们灵活调峰电源比例较高,比如,西班牙抽水蓄能、燃油燃气电站等灵活电源比
例高达34% ,美国则高达49% ;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了包括电价政策
在内的完整的激励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比如,丹
麦通过实时电价响应及时调整用电负荷,促进低谷时段风电消纳。

    如何解决我国风电消纳问题?张正陵认为,一要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将
三北地区风电扩大到全国范围消纳;二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系统运行
性,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三要完善配套政策,出台促进新能源跨省区消纳的电
价机制,适当提高新能源接网费用的补贴标准,建立健全用户侧峰谷电价政策,
提高用户消纳新能源的积极性。

    张正陵说,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国家电网近年来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
任,加大投入加快电网建设,全力解决并网问题;并优化调度,加大省区输电,
确保风电全额消纳;同时,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进一
步提高风电消纳水平。

    破除体制障碍让风电“稳健”发展

    来自能源界多位专家认为,我国要从根本上破解市场消纳的瓶颈,仅靠电网
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够的。消除体制障碍,建立一套有利于风电等新
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是推进风电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发展风电是我国能源战略中一个稳定而重要的方向,风电将成为中国能源
一个绿色支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指出,“但由于在技术、管理、
特别是体制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不能指望风电的发展会一帆风顺。”

    据了解,欧洲近年来风电并网率高、市场消纳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严
格的监管体制。据欧洲风能协会主席C hristian K jaer 介绍,为确保风电获得
优先并网的机会,欧盟设立了一个对27个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到2020年
要保证10% 的电力来自陆上风电,还要有部分来自海上风电;同时,欧盟还在法
律上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监管框架,各成员国要做到“不被起诉”,就要定期向欧
盟报告其电网发展情况及风电并网情况。

    不过,令风电界人士欣慰的是,我国风电发展中的体制性问题已经引起国家
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指出,我国传统能源体系、管理体
制和政策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我国要加快风电发展,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和束缚。”刘琦强调指出,
一要加强电力系统建设,扩大配置风能资源的范围,建立更大区域的电力市场,
推动风电在更大的电力市场中消纳;二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完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促进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三
要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行。优先建设市场条件好的陆
上风电,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保持适度风电建设规模;四要创新风电利用方
式,适应风电间歇性的特点,开发动热农业提水灌溉,促进风电就地消纳。五要
加强同世界风电技术发达国家的合作,提升风电装备水平,增强中国风电企业创
新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

30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