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费主义者”,他们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提倡回归人性的消费需求。对他们 来说,消费主义所破坏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文化都需要被重建。“不消费 主义者”的主力在美国,因为在这个国家每年都要浪费掉大量的粮食、衣服和其他基本生活消费品。他们是一个绝对极端化的“战斗群体”,几乎是无政府主义的。 他们对于身边的现代生活方式持完全否定和抵制的态度。作为一种抗议,他们选择 绕开这种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方式去维持生活。
当你在美国遇到在超市下架物品堆里翻翻捡捡的人时,千万别轻易以为他们是无家可归的 流浪汉,他们也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曾经拿出名片就能够让你敬畏三分的人物。 在如今消费主义横行的美国,平均每人每天扔掉至少1磅的食物:吃了一半的汉堡,喝了 一半的咖啡、可乐,没有用完的沙拉酱,大街上这些自愿而且主动靠捡垃圾生存的人们,就 是当下正在和消费主义顽强抗争的“免费素食主义者”(Freegans,也可称为“不消费主义 者”)。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的东西可以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依靠,于是,他们不消费、不吃 肉、不上班,他们提倡的极简生活方式、环保态度、改善人际关系的决心都灌注在不消费主义 这个时尚标签里,成为金融危机里特立独行的时尚潮流。
不消费,怎么活?
“不消费主义者”看透了消费主义驱使下日趋恶化的现状,提出不消费生活。不消费生活 并不是完全不进行消费,而是尽量少的消费。 被称为城市挖掘者的不消费主义者有时会集体同行,身处一个集体中时,不论是谁,他们 都会互相分享彼此发现的东西,甚至路人想要和他们分一杯羹的话也会被满足。不消费主义 者之间是完全不存在利益关系的,他们乐意告诉新加入者生存技巧,他们也乐意与同伴分享 “战斗果实”。
也正因为“不消费主义者”不用消费,他们可以完全摆脱为了金钱去上班而牺牲爱好和自 由的日子,他们大都不工作,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在社区里宣传环 保知识,他们还会把社区的报废小屋整理一新作为宣传环保意识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比起给 大财团打工,或者得到什么名利上的光环,他们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献给自己关心的家庭、朋 友和社区生活。因此,没有人能够把意志强加在他们头上,他们只为需要而工作。虽然有些人 无法完全不上班——毕竟免费看病不像在路边捡个免费罐头那么容易,但是只要降低对财务的 依赖,就算必须上班,还是可以做到自我掌控。
让城市乐观温暖
在不消费主义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让他们摆脱了消费主义下将所有物品商品化的思 维模式,原本越来越冷漠的城市在他们的群体里烟消云散。没有了功利目的,没有了等级 化的价值,没有了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和巨大的物质压力,他们觉得这种温暖、平等的感 情才是原本应该有的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所有的不消费主义者都是非常乐观的,他们把别人看 来不可思议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同时还具有别人不具有的自由和自信。 很多的不消费主义者是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支持不消费主义,大部分是为了环保和摆 脱功利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人,他们原来过着奢侈的生活,也是消费主义的追随者之 一。现在,对他们来说,不消费是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他们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 和周围的人,放弃原来看来绚烂浮华的生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
51岁的娜尔森是不消费主义者中的一员,此前她是某跨国集团的CEO,年薪以6位 数来计算。2005年,娜尔森毅然辞去了CEO的工作,并成为不消费主义者中的一员。 “我们的行为是常人难以接受的,被视为社会的边缘人类。”娜尔森说,“并不是每个人 都能够这样去做,但是我们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按需购物的 观念。”娜尔森坦白地说,过去她每年花费在自己身上的食物、衣服、书、交通等日常开 销至少要10万美元。可是现在,她的生活不再需要任何开销了,志愿者服务代替了之前 忙碌的工作。
1845年,对现代文明有排斥感的美国人梭罗,前往瓦尔登湖,并自给自足地过了两 年。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让西方人开始反思现代社会和奢靡的消费文化的弊病。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不消费主义者的群体中来。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受过高 等教育,有很体面的工作,十分有诱惑力的薪水。他们加入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对消费 主义的厌恶和对环保、非功利关系的追求让他们走出了原来的圈子。随后他们再把不消费 主义的潮流带到更多人中,不消费主义者已经成了所有具有环保精神、人文精神的时尚者 的身份标签。
3种生活方式
环保生活不单单是为地球尽了一份力, 更是一份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对生态 环境的责任心。实践上也节流了您的开支,可谓一举N得。
一、不插电生活
还记得上个月26日著名的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吗?这场全球上千个城市的 “关灯接力”就是最著名的“不插电”活动。 “不插电”直译为“拔掉电源插头”。“不插电生活”是指断绝现有的通讯工具 联系,不使用高科技电器,回归简单质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目前世界各地都有 人组织“周末不插电”活动,找一个周末,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不吹空调,不煲 “电话粥”。 周末怎样“不插电”: 1. 早晨起来,不吃微波炉食品,给自己煮一锅白米粥配小咸菜。 2. 关掉手机、电脑、电视、音响、洗衣机。 3. 忘记工作,安心在家。 4. 手洗衣服,整理房间,唱歌给自己听。 5. 手写书信一封,给亲人或朋友。 6. 与爱人去植物园散步晒太阳。 7. 买回蔬菜水果,做一顿绿色健康饭,拒绝烤箱和微波炉。 8. 静坐读书,直到夜幕低垂。 9. 与爱人亲密谈心,握爱人的手安然睡去。
二、不持有生活
#p#分页标题#e#不持有生活,主张以不持有的生活之道来享受一种简朴、美好、有品质的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在经济危机下尤为适用。 什么才叫“不持有” 不拿 免费得到的东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积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 是“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虽是免费发送但自己用不到的 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 不买 只要是“不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 不储存 不囤积保鲜膜或卫生纸这类消耗品,也许大减价时买了一堆,像占了便宜, 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节省小 妙招。 丢弃 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不再使用的漂亮糕点 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也要丢掉。 替代 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 次的漏斗,就用现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状来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样东西。 借用 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
三、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地生活。如何低碳 1. 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并且一定关闭显示器。
3.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
4.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
5.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