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协会要闻 > 正文内容
欧盟CBAM大家谈0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开辟石化行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新工艺新领域
协会要闻
IGEA
2023-09-22
1776 浏览

欧盟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2026年正式实施。欧盟CBAM将要求进口到欧盟的产品履行碳排放数据报告义务,并按一定规则征收相应的费用,覆盖范围包括“电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氢”6大行业。因此,CBAM也被称为“碳关税”。欧盟CBAM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也突显了绿色低碳特征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重要性。 

作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专业组织,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在2023年服贸会中组织召开了“欧盟CBAM与中国产业双循环主题圆桌会议”,众多行业“大家”论道的观点与方略,蕴含精髓与智慧。特整理分享以飨各界!

undefined

undefined

一、石化行业“双碳”工作的紧迫感。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战略支柱行业,每年销售额是16万亿人民币,占全球化工市场总额44.4%。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也是第一大化工生产国,石油和化工加在一起全球排名第二,美国排名第一。但就化工工业而言,中国化工工业生产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工大国。因为石化行业很大,能耗很高,二氧化碳排放很多,是工业部门排名第二位的排放行业,仅次于冶金大能耗行业。2020年中国石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3.84亿吨,这么大的排放量,面对“3060”双碳目标任务本身就感觉紧迫感。
今天听了欧盟CBAM介绍后,感觉到碳关税、碳双控更近在眼前,更增加了“双探”工作的紧迫感,这个紧迫感并不是要求放慢发展,更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在低碳约束下,怎么样做好减碳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发展工作,这是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化工行业对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紧迫感。
在这一问题上,如何找到新的办法和新的出路是重点。从有石油化工行业以来从未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过限制,而“双碳”情况下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了严格要求和限制,这对石化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一方面要做好减排工作,减少排放;另一方面要找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这可能是从根本上主动解决二氧化碳的途径。
二氧化碳不是万恶之源,人类也不是生活在无碳生活里。
石油化学工业界认为二氧化碳是可利用资源,石油化学工业不仅只是二氧化碳高排放行业,因为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特殊本领,如何找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办法、新途径和新出路,才是中国解决双碳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三、开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行动
一是大胆探讨二氧化碳物理利用新办法、新途径。比如,用二氧化碳生产食品级的二氧化碳,做碳酸饮料,做医药的中间体。同时,正在利用二氧化碳为油田驱油,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很明显。
二是探索二氧化碳化学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比如,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生产多元醇,生产乙醇都已经实现;中国科学院也突破了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淀粉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航空煤油这一技术也已成功;同时,日本正在用二氧化碳合成丁苯橡胶,这是合成橡胶中最大的门类,这个门类目前也正在组织专家在中国生产丁苯橡胶。
三是大胆探索二氧化碳生物利用新产品、新领域。最近在新疆,正在进行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灌溉农田,效果非常显著。试验田的结果是,用含二氧化碳的水灌溉的小麦可以增产14%,灌溉的棉花可以增产15%,灌溉的玉米可以增产30%。原理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阳的光作用下可以发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现在利用二氧化碳在农业利用上的生物技术正在实验阶段。同时,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鞣酸、草酸,以及与生物发酵技术相结合,生产高端的专用精细化学品。目前,日本正在探索室温常压下利用二氧化碳转合成多孔的复合物质,把二氧化碳变成物质化,同时,日本还在研究利用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
所以,石油化学工业在以上三个方面努力,正在为人类解决二氧化碳利用的困境开创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之路是艰难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在这条路上肯定会有一批企业死在“碳”下,但我相信终究会活在“碳”上。
石油化学工业非常愿意同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同行以及专业有识之士,开放合作,加强交流,共同为人类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石油化学工业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二氧化碳利用方面走在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2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