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在2013欧亚经济论坛欧亚生态安全分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生态安全与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议题展开高端对话。
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副院长尼古拉·拉维洛夫首先登台。他表示,生态领域的创新决定、对自然资源的惜护关系、可替代能源、节能科技、各种垃圾的二次利用与处理在今天联系在同一个大的概念—绿色技术当中。绿色技术针对保护自然,防止人类每日每时每刻对自己唯一栖息地的损害。
拉维洛夫认为,发展绿色技术必须运用生态创新技术在以下领域,如能源,包括可替代原料,生产能源新科技等,并保障能源利用率;绿色建筑,包括从生态安全建筑材料的选择到选址;绿色化学,发明与设计过程时,使用化学产品,以及化学过程中,减少或者杜绝危险物质的产生;绿色纳米技术,在纳米基础上进行材料生产,并在使用绿色化学与绿色建筑的原则上;生态清洁产品,其材料组成与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最小的不良影响。“与绿色科技同列的,进入现代生活的还有绿色投资、绿色学校、绿色城市、绿色经济等概念。”拉维洛夫表示。
“气象科技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西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罗慧的发言从自己从事的工作出发,认为要不断创新气象工作思路,全方位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据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事业。2002年西安市政府成立了西安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以来,人工影响作业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慧认为,应加大气象科技创新,积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三峡办公室党组成员张宝欣认为,应该明确企业推进创新、保护生态安全的主体作用。企业也应该吸取以往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做发展代价的教训,克服所谓的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鉴定中心主任洛什科夫表示,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性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以及生态对众多国际经济关系局势的影响。所以当今世界越来越高涨的生态呼吁就显得尤为重要。洛什科夫认为,每一个环境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当前我们倡议用技术手段调控生态问题,而且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商业责任、国际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