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幅员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镇和6个街道。总人口17万,有汉、彝、苗、傈僳等28个民族,其中城市人口16万。
西区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独特旅游资源。通过壮大煤及煤化工为主导的四大优势产业,西区正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煤及煤化工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攀西特色的优质钢、特种钢及钢铁深加工基地;攀西地区最大的火电基地;攀西地区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
近年来,西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走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西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7.6%,同时,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由2005年的6.1%提升到73.42%。
“十二五”,一条“绿色财富”产业链正在西区不断延伸。
打造全川最大煤炭投资洼地
“西区以‘建设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和化工产业’的定位与攀枝花市‘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点相吻合。”区委书记赵中说,“十一五”期间形成的产能即将进入加快释放周期,以循环经济为方向不断延伸的煤及煤化工产业链,为西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5年,西区将以建设全川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煤炭投资洼地和发展高地为目标,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在二次资源开发和焦化副产物综合利用上做文章。
生态建设为主要抓手
“十二五”,西区将着力提升环境保护空间,全面改善城区整体形象。区长陈力介绍,把“生态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十大工程”的主要抓手之一,既符合西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客观现实,又符合加快构建金沙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要求。
未来5年,西区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城三片区、多点组团式”空间发展。围绕丽攀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格萨拉大道等,打造大水井通江景观带。
西区将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突出泉水、苏铁、漂流等地域特色,扎实推进城乡环境风貌打造。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加快苏铁生态精品旅游区、大黑山旅游区、滨河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休闲游、农业观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