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话题“低碳生活”推出后,引来了不少读者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通过拨打党报热线962211,就如何看待环境保护,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少读者表示,低碳生活是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不仅可成为大家的时尚生活模式,而且也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如何加入低碳生活,大家都提到了共同的话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为环保事业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分力。
环保者的低碳生活
一大早,23岁的王艳踏上单车,起程前往公司,新的工作日就此开始。王艳介绍,公司离家大概有3个街区,坐车大概平均10分钟,而骑单车则要花去20分钟时间。“每天早起10分钟,就能为环保工作尽一份力。”王艳还告诉记者,从环保志愿者的角度来讲,无论是选择步行还是骑单车上下班,前提都是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其实我们并不倡导大家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只是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环保方式代步,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毕业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王艳是一家私企的普通职员,但她同样是一名热心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话题,王艳已经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养成一些符合低碳标准的生活习惯。“尽量少买一次性的用品、用手帕代替抽纸、办公用纸可以反复使用……”王艳说,其实这都是一些生活细节问题,每个人都能做到,一个个小的细节就能带来“地球能耗”的节约,因此何乐而不为?
“重要的一点是不少生活细节都是表现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能用你的行动影响到家庭的每个成员,告诉他们这些细节的重要性,这样大家都会逐渐改变这些生活习惯。”王艳说。
环保细节无处不在
在使用完手机充电器后,如果不从插座上取下来,一年就会增加20公斤的碳排量;如果在不使用电脑时养成随手关机的习惯,而不是让其待机,就能减少45%的二氧化碳排放……王艳告诉记者,其实这些不必要的能耗都是随时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每个人是否会关注身边的这些点滴细节,进而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
“虽然我们的城市还没能达到完全普及清洁能源的条件,但是我们选择简约的生活方式,是对城市环境最大的支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从生活细节的改变入手,做一个低碳生活者。”市民曹天宇打来热线,为大家提供了不少低碳生活的细节:住4楼以下的朋友可以适当选择走楼梯、少使用塑料垃圾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等。
面对关于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我们生活品质的疑问,环保志愿者马炙打来热线说,这其实与现实生活并不矛盾,因为节约能源的前提是建立在合理保障生活秩序的基础上,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养成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本报记者 付启
对一对
20项低碳生活方式你做到了吗?
1、选用节能电器。
2、空调调高/低一度,节电7%。
3、使用节能灯,合理用电。
4、电视机屏幕暗一点,护眼节能。
5、用完电器拔插头。
6、暂时不用电脑时,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彻底不用电脑应拔掉插头。
7、电冰箱及时除霜、减少开门次数。
8、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
9、在马桶中放几瓶水,可减少用水量。
10、选用节水省电的洗衣机。
11、尽量无纸办公、多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12、可选择用太阳能热水器。
13、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4、驾车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
15、短距离出行,建议骑自行车或徒步行走。
16、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17、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18、每月少开一天机动车。
19、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20、少用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