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火星计划和空间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利用空间技术监测大气污染物的状况,改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来源 NASA
2022年完成搭建
NASA在其官网上表示,将会携手欧洲航空局和韩国政府,共同建造并向太空发射一系列空气污染探测器,项目名字为TEMPO。
“空气污染的的确确是一项全球的污染,”NASA科学家,TEMPO项目负责人列菲(Barry Lefer)称。“空气中的污染物从美国飘到欧洲,或者从亚洲飘到美国,而卫星是观察这些污染物远距离移动的最佳方式。”
NASA在其官网上表示,TEMPO项目采用的技术类似于气象卫星观测云层和风暴。一旦科学家掌握了全球污染状况的全貌并能揭示不同来源的污染物的复杂运动,将会对全球控制环境污染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
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地球上空3.5万千米的绕地轨道上的探测器监控地球上各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描绘出地球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的扩散过程。
按照NASA的计划,TEMPO项目的第一阶段将会在5月启动,开始对朝鲜半岛上空的污染物数据进行搜集,据此对污染检测卫星的运行进行微调。但科学家表示,TEMPO的最终搭建完成还需要好几年时间。到2022年,包括TEMPO的三个合作方将利用三台不同的太空探测器共同执行大气污染物实时监控任务。
地面设备存在短板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里,NASA一直在进行污染数据搜集计划,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用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需求,监测结果的精确度达不到标准。
另外,NASA称,一些地区通过地面监测网络对当地的空气质量有详细的评估和预测模型,但是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样的信息和预警系统完全无法到位。
上世纪70年代,NASA就开始使用卫星测量并追踪空气污染状况,而当时多数环境保护组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亚洲,基本上还是依赖地面监测手段。即便如此,地面监测仪器还是难以覆盖大部分地区,就连美国环保局也面临数据缺乏的尴尬。
而即将展开的这项计划,将直接针对漂浮在大气中的微粒,从它们对光线的不同反射程度来判断物质的不同种类,这也被称为“光谱指纹”。
对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来说,如何辨别不同的污染颗粒是一大难题。专家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获得精细度高的(图像)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据此了解到污染物的来源。根据NASA目前的技术,相对于以往的卫星数据,目前的污染物监测精细程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我们将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列菲表示,从以往的卫星图片上只能“观察到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差别,最后得出两个地区的结果的平均水平,而利用现在的卫星技术,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细的分辨率。”
列菲称:“环保局监测污染物的一大问题就是,只有监测器在的地方才会产生数据,而卫星则能搜集到那些未安装地面监测器的地区所产生的数据。”
另外,地面监测系统的一大缺陷是无法观察到污染物的长距离移动,比如污染物在海洋上空的移动和跨越各大洲的移动。所以,列菲表示,这项计划所承担的新的任务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空气污染并了解污染物在地球上的移动。
东亚每年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据NASA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所导致的疾病,而在西太平洋地区,也就是中国、韩国和日本所在的地区,这个数字攀升到了200万。NASA表示,希望通过在空间技术上运用更精密的空气污染检测设备来帮助全球环境部门共同提高治理污染的能力。
但是,美国国会中也有不少质疑NASA计划的声音。2015年,众议员科学,航天和科技委员会主席拉马尔(Lamar Smith)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对NASA的地球科学项目撤资。他认为,针对地球的研究项目花的是其他科学研究部门的经费。
但是,列菲坚称,对地球和其居住者健康状况的探索同样是NASA科学任务的核心之一。“NASA是美国的国家空间科研机构,我们对火星旅行感兴趣,我们对宇宙探索感兴趣,但我们也有一大笔资金投入在研究我们自己的星球上。”
NASA的确有不少项目针对人类健康,就在上个月,NASA刚刚批准了一项空间任务,研究全球各大城市里空气中传播的微粒是如何影响居民健康的。通过将微粒的大小,成分和质量数据与心血管、呼吸道和早产等疾病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