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末中央首提“零碳园区”以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打造一批零碳园区”,国家发改委牵头发布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2025年,从中央到各省市,掀起了推进“零碳园区”创建的热潮。
作为2025年服贸会中聚焦“绿色经济的”高级别主题论坛——2025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重点设置了“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议题单元。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邀请北京市、江苏省江阴市、保定市3地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与行业专家、中外企业代表共同交流“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方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绿色发展处处长滕立民介绍了北京经开区创建零碳园区的方案与做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高端汽车、生物医药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并出台碳达峰方案与产业能效准入指南,推出“一分钱绿电奖励政策”,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滕立民表示,做为政府开发区,创建零碳园区的首要价值就是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应用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然后通过像余热余压的回收、智慧管控平台等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第二个价值是提升园区品牌形象,促进招商引资,满足区内企业对低碳基础设施的需求,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第三个价值是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通过技术的开发、产业链的转型,培育一些新兴业态,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核心引擎。
河北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安利文表示,保定高新区与雄安新区协同度高,具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元可再生能源,为零碳园区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据安利文介绍,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形成“3+N”产业格局,“3”为新能源和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一代技术、生命医疗健康三大主导产业,“N”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同时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以“中国绿电谷、智慧零碳源”为目标,打造华北地区“以绿制绿、享绿”的零碳产城高地。
江苏省江阴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盛达介绍了该区构建的“123”产业体系,即1个千亿级新材料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2个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能源、人工智能3个未来产业。“我们将持续开发分布式光伏、新增风机点位、发展生物质绿色能源,加快构建绿电直连体系,保障供应连续性,同时还将依托江阴制造业基础与滤清装备技术优势,联合远景、双良等领军企业,探索氢能高效低碳应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双碳研究院院长于洁作为行业专家分享了《零碳园区建设与评价的路径与思考》。介绍了开展零碳园区的八个步骤,包括园区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核算、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指标核算、零碳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预测、园区建设目标及相关细化指标、阶段目标和推进重点、用能结构清洁转型、基础设施改进和调整、零碳园区建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测与评估。
于洁表示,建设零碳园区重点还是优化能源结构。从供给端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从需求端要提高节能和能效,在生产端要改进生产的工艺以及推广复排的技术和优化产业的布局。
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静表示,绿冷高科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直致力于绿色节能环保制冷剂的研发与市场推广。绿冷高科第五代、第六代制冷剂方法学已申报国家环保部,节能率可以达到25%-30%左右,可以延缓压缩机的使用寿命30%左右,绿冷高科将以持续的科技研发与智能设备替代,助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各地政府“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可实施的技术和产业方案。
捷克贝斯塔尔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伊日重点介绍了高温能量存储系统技术。技术的核心工作原理是能够利用废能技术转化,用废能进行能量的储存,解决海水淡化问题,且产生较低的能量损耗。从储能设备里提出来的能源成本仅为电池方案的1/50,高温储能系统支持热电的双向转换,而且100%可循环使用,且价格非常低廉。技术可以将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密切衔接,把生产系统所产生的余热应用到生活系统当中,解决城市供热问题和空调制冷问题。
在2025服贸会的环境服务专题展区,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的“零碳园区”方案馆,也展示了一系列助力政府园区低碳零碳转型发展的技术与产业方案,与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议题互为呼应,多要素聚力推进零碳园区的发展。
“零碳园区”建设是国家对“双碳”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为各地政府和城市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同时也为低碳负碳技术和产业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市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持续开展“零碳园区”方案综合体伙伴行动,推动零碳园区适用技术与产业方案的市场化能力,同时为各地政府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驱动产业创新、构建可持续社区和促进负责任生产提供系统专业的服务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