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服贸会中召开的高级别主题论坛——2025年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权威专家、龙头企业、国际代表共议“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中外代表300多人出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主持会议。
碳市场扩容、资源回收与循环、绿色科技与产业上合组织国际平台、绿色金融、多元化低碳零碳技术集成应用、AI融合绿色能源及装备制造等一系列先进新兴服务业在论坛中精彩呈现,集中展示了驱动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新范式。
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出席论坛并发表了《强制碳市场扩容与企业发展机会》。赵华林表示,强制碳市场扩容满足了我国发展碳市场现实的需求,将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深层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的新格局。强制碳市场扩容将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扩容工作实现了碳排放交易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将更多的边际减排的成本、不同的主体纳入到市场的统一管理,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碳市场的完善还将催生碳核查、碳监测、碳咨询、碳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负责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爽介绍了刚刚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揭牌的“上合组织”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及合作平台,分享了园区在废旧机电产品、废弃电器电子、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4大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发展情况,解析了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电子电器高值化利用示范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集群、工程机械石油设备境外输出等再制造新质生产力。
赵爽表示,子牙经开区将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大型城市绿色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天津)方案,提出绿色创新发展的实体样板。聚焦“城市矿产”开发、废弃物零填埋、再生资源跨境流通重点领域,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再生资源合作产业生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资源循环国际案例。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艳春表示,国能集团绿色低碳转型主要围绕四方面开展:一是参与零碳园区建设;二是分区域级、园区级、企业级推进低碳项目;三是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四是落地生物质耦合、污泥掺烧等技术项目。杨艳春认为,能源转型需统筹多学科技术,低碳建设要集成技术转化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首先,既需要对行业熟悉,还需要适应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因此“一项目一方案”、“一企一策”的综合能源转型方案需要跨专业、多项技术的整合。其次,低碳技术需要极强的技术转换能力,很多技术需要从实验室到小试到中试,是一个技术和产业相融合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此外,需要整合资源、组织协调比较强的项目管理。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绿色发展领域投资资金体量最大的国家队,拥有885亿元投资基金,是我国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最有力的绿色金融领头羊,专门安排公司副总经理吕彤轩出席论坛并作题为《做好耐心资本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使命与实践》主题报告。
吕彤轩介绍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总体投向,即: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2大板块,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5大领域。截至2025年8月底,已投入完成84个项目,累计投资近300亿,目前还有500多亿的资金,要等待优质的项目实现投放的目的。
吕彤轩指出,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耐心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持续前瞻布局,推动政策协同,共建绿色投融资生态圈。同时,吕彤轩建议,要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标准接轨、创新金融工具等,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
中国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迎九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能源全链条智能化跃迁,实现了绿色清洁能源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的协同突破。同时,在智能装备方面,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装备向自诊断、自优化、自进化跃迁,实现效能的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重塑。华电集团正在构建AI+应用创新体系,推动AI与能源深度融合。期望以零碳园区为试点,对接AI行动,倡议共育AI生态圈、共建绿色经济命运共同体、共促科技与数字化建设。
GAPME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智库主席Xavier(泽维尔)提出,中欧建交50周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引领中欧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入合作。 中国在推动可持续绿色和平发展方面是全球引领者,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始终坚定地投身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法国人的眼里已经成为低碳项目的重要孵化地,这成为法国及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的首选。绿色经济领域的多边可持续交流是我们联盟的宗旨,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整合法国、欧洲、中国与非洲的经验和技术并将其推广到更多的第三方国家,继续深化合作、共享绿色经济红利。
(结语)通过论坛中各项观点方案与示范案例的交流,与会各界充分领略了先进新兴服务业对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绿色新兴服务业等新业态将快速壮大,并引导各领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