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何建坤:中国GDP增速若为10% 2015年碳排放将达百亿吨
绿色焦点
和讯网
2015-11-12
985 浏览
    6月19日,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在青岛举行,中国国家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员院长何建坤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何建坤表示,如果GDP的增长速度仍然像十一五期间一样达到10%和11%这样快,即使实现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的目标,到2015年能源总消费量也就会超过43亿吨甚至会超过45亿吨高的限额,那个能源消费量也会使得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0亿吨左右。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建坤: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中国节能和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势和中国的低碳发展对策”中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国内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业面临应对气侯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战,中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工业产能个扩张使高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的增长,能源需求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面临能源资源保障,能源安全,环境容量的瓶颈性制约。今年以来,我们能源的需求平均每年以两亿吨标准媒左右的速度在增长,石油进口的预存度也超过了50%,二氧化硫等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尽管十一五以来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超过了我们环境所允许的一个容量的范围,特别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在哥本哈根大会也达成了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两度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全球要大幅度减少碳的排放,这是全球的碳排放空间就会大大的压缩,使得我国不可能在沿袭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以高资源消费合高的碳排放为支撑的现代化的道路。所以,不论是从国内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全球应对气球变化,我国都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应对气侯变化,减缓碳的方面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我们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90—2010年二十年期间内,中国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了55%,相应二氧化碳的强度下降57%,这样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所罕见的,同比发达国家的GDP的能源下降幅度不到30%,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也只有15%左右,而我们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是世界瞩目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由于我们经济的快速的增长在过去二十年时间内我们的经济增长7倍多,所以尽管单位GDP的能源的强度下降了一半以上,但能源总的消费量也增长了3倍多,所以我们当前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这样一个态势已是很难以做到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结构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增长了60%,所以我们当前每年新能源新增长的供应量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在新能源领域当中的投资,都处在世界的前列。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基数比较低,尽管增长非常之迅速,但新能源的增长还不能满足我们总的能源增长的需求,所以当前能源消费的增长还要主要的依赖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增长,所以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尽管新能源发展成效非常显著,但我们煤炭的消费量也增长了38%左右,所以我们煤炭的总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三十亿吨原煤,已经超出了我们环境和经济可以承受的这样一个科学产能的规模,未来大幅度的增加煤炭的供应,也会给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减缓碳排放这是应对气侯变化的核心对策,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的需要,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

    实现低碳发展,当前与解决国家能源安排资源和环境制约,节能减排等目标,是一致的。长远与中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国内与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侯变化具有很好的协同的效应。所以我们要实现低碳的发展,发展低碳的经济这是我们现代化道路当中所必须走的一条途径。这个在世界工业化阶段实现低碳的发展还没有先例,需要我们中国来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国家抓住了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抓住了全球化的重要的机遇,我们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当前资源依赖性,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已经难以为继,从2000年—2010年本世纪第一十年内,我们GDP的平均增长率是10.4%,我们十年期间GDP的总量也有世界的第六位跃升为世界第二位,GDP占全球的比重也由3.8%提高到9.5%左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由于人民币的增值和物价指数多方面的原因,以先价计算的人均GDP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是946美元,不到一千美元,但到2010年,我们已经超过了4300美元,已经处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过收入过渡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我们的能源的消费量在过去十年内也增长了120%,在同期世界的增长量也就20%左右,所以我们能源的消费占全球的比例也由9.1%提高到了20%,大家可以看,2010年我们的GDP的总量占世界的总量不大10%,但能源的消费量占了全球的20%,也就是说,我们消费单位能源产出的经济的效益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大概比发达国家要相差三到四倍,所以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转变了十一五期间GDP能源上升的趋势,从上升转为下降,十一五期间我们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19.1%,也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的制约仍然会进一步的加剧,所以“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就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十二五”期间中央把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作为约束性的目标列入了“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应对气侯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战略性的目标,列入到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中,标志着我国实施应对气球变化的战略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的活动,同时为了改变能源结构,减缓碳的排放也提出“十二五”非化石能源的比重由2010年8.3%提高到2015年的11.4%,要增加四个多百分点,也提出我们要植树造林,新造森林面积12000万公顷,同时在五省八市开展了低碳研究的试点,从而带动全国实现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我们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当前以扩大投资和增加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要扩大最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家都知道,经济的增长是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而我们国家当前是过多的依赖于增加投资和扩大出口,投资不断的增加,主要的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核工业产能的扩张,这就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的投资品,这样就会拉动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使高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和降低GDP的能源的强度。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中国资本形成占GDP比重是43%,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2%,比例比较高的中等收入国家在工业化阶段投资的比重比较大,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只有30%,还低于我们十几个百分点,而我们的消费的比重也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和中等收入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投资率过高是导致我们当前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的直接的原因,另外我们当前在产品出口当中,为生产出口产品所消费的能源大体上占了国内能源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出口的产品大都是能耗高、增加值力比较低的工业制造品,制造业的中低端的一些产品,我们要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抑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通过扩大最终的消费,能够拉动轻工业产品和服务业产业的比例的提高,就能够促进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我们用投入产品表做过一个测算,如果在最终GDP的使用当中投资降低一个百分点,相应的消费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话,就会导致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0.45个百分点,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扩大我们消费对GDP的促进作用,就会影响或者促进我们产业结构的战略性的调整,由于我们长期投资的比例比较大,导致我们国内高耗能产品的比例比较高,我们当前第二产业在GDP当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47%左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在他们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例的防止,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只有德国在二战前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过50%,其他发达国家没有超过45%,这就使得我们产业结构存在调整的余地,而且我们当前国内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已经占了全世界中产量的50%—60%,只要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避免盲目过大的投资,就会降低对这些高耗能产品的需求,产业结构就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和优化。

    中央在“十二五”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把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作为约束性的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如果要是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只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更大幅度的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外一个是合理的控制GDP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如果GDP的增长速度控制在8%以下,这样一个合适的较高的水平上,实现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这样一个目标,到2015年,我们总的能源消费量可以控制在40亿吨标准的范围之内,这还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能源的供应量,但是如果GDP的增长速度仍然像十一五期间一样达到10%和11%这样快,即使实现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的目标,到2015年能源总消费量也就会超过43亿吨甚至会超过45亿吨高的限额,那个能源消费量也会使得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0亿吨左右,所以我们要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一个方面就是要更大幅度的降低GDP能源的强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合理的控制经济的增长,所以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把GDP的年均增长率定在了7%这样一个预期的目标,比“十一五”期间年均11%下调了4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决心或者一个战略的部署,GDP增长率适当的调低,更体现了我们把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数量更加转为注重GDP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以,这样的目标就使得我们各个省也会带来相应的一些发展方式的转变,但现在各省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几乎没有一个省把GDP增长的预期定在8%以下,有的省还达到11%—12%,如果按各省自己定的发展目标平均下来全国的“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的预期就会达到10%,比中央确定的7%高了三个百分点,这样会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中央要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意图还需要大家包括各个省市不断的努力。

    当前,我们是以大幅度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和能源强度作为一个重点,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的绝对量的下降,所以,当前我们仍把提高能源产出效益,降低GDP能源强度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主要的就是由这么三种途径,一个途径就是加强产业战略性调整,发展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节能,第二个方面就是提高能源的效率,发展低碳先进能源技术,促进技术节能,第三个方面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所以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除了刚才我们谈到的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既包括传统的实现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高耗能产业的低碳的发展,也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现,既有直接和能源环保相关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包含高新科技产业,比如说信息产业,生命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这些能耗低但增加值率比较高的产业,同时也要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也是对产业发展的一个引导,有利于形成一个低碳社会的消费的方式,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的支撑。

    当前,我们要抓住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这样的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第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机遇,加快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第二个十年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的强国。具体来讲,第一我们把资源依赖性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从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加转为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当前模仿型和追赶型的高碳发展路径转为自主创新型的绿色和低碳的发展路径,争取十年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为未来在国际社会承担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做出我们的努力。

    当前,为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在五省八市开展了低碳建设的试点,已经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会在全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这些试点省和试点城市都在建立碳排放的统计、监测、管理和考核体系,也都在探索碳排放的交易体系和市场,利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促进低碳发展。

    当前我们在发展当中,要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应对气侯变化两个大局,统筹近期或者长远进行朝前部署积极的来进行应对,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我们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样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跨越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我们实现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9.1%,由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的幅度大约21%,“十二五”期间我们又制订了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只有在下降16%左右,到2020年就能够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05年下降45%我们对国际社会承诺目标的高限,所以我们对于“十二五”的部署也是统筹考虑了国际和国内,近期或者长远,从长期来看,全球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样一个长期保持全球温升不超过两度的长远目标,未来碳排放空间会有更大的压缩,所以长期要实现低碳发展的转型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的途径。
 
22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