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达成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协议后,伊核问题六国与欧盟和伊朗的代表集体合影(俄外长拉夫罗夫缺席)。
CFP供图
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7月14日终于达成了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六国和伊朗通过一年半多时间的谈判,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
据了解,伊核问题协议包括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协议实施后,对伊武器禁运最长将可维持5年,对伊弹道导弹技术转让禁令最迟在8年后取消。国际核查人员不能随意获得授权核查伊朗敏感设施,包括军事基地。伊朗有权对国际核查人员的核查要求提出异议,一个由伊朗和六国人员组成的仲裁机构将对有关争议作出裁决。
据悉,联合国安理会将于7月底通过决议批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将在获得安理会批准后90天内生效。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与伊朗签署了一份路线图,以澄清过去以及目前存在的有关伊朗核计划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说,一旦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核计划属于和平性质,对伊朗的制裁将立即解除。
伊朗外长扎里夫称协议的达成是“历史性的时刻”,同时承认协议“并不完美”。莫盖里尼说,伊核问题最终协议的达成,开启了“国际关系的新篇章”,对整个世界来说也都是“希望的信号”。
1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会。王毅表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识到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以建设性姿态参与了伊核谈判全过程。中国并不是矛盾焦点,这可以使中方以更为公正、客观的立场积极开展斡旋。特别是在谈判的一些重要节点,包括谈判遇到困难、陷入僵局时,中方总是从各方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提出中国的方案。可以说,中国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各方高度赞赏和肯定。
王毅说,下一步,伊核全面协议的落实仍有许多事情要做。中方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为此作出中方新的贡献。
国际时评
为隧道尽头的亮光喝彩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达成全面协议,伊朗核谈判终成正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伊核谈判从维也纳起,如今又自维也纳落,延宕12年。
伊核谈判好比是一场超级马拉松。从2003年2月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外交角力和大国博弈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大主题,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谈判次第登场,但谈判持续达12年之久,恐怕还是超出了各方当初的预期。
伊朗核问题的背后是美国和伊朗两国之间的不信任和对立。伊核谈判一直“高烧不退”的潜台词是,如果伊朗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坐不到一张谈判桌前,双方剑拔弩张,就算美国人不军事打击伊朗,按捺不住的以色列也可能“手痒”。而这,必然引发地区乃至世界性的危机,是国际社会所不愿意看到的灾难。于是,通过对话谈判方式妥善解决,一直成为各方认同的主流。
伊核谈判12年,尽管扑朔迷离,但先易后难、慢慢摸索合适路径是主线。从2003年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到2006年由于伊朗恢复浓缩铀研究工作,联合国安理会开始介入并通过制裁协议。紧接着,关于伊核问题的6+1磋商机制开始形成。事实说明,这是一条合适的对话机制,一直持续到眼下,终于缔结硕果。
十年磨一剑,今日终始成。2013年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展示了务实和开放态度,同年10月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首次达成共同声明,曙光出现在天际。紧接着,2013年11月达成阶段性协议。此后,为了达成全面协议,谈判一轮接一轮,延期再延期,今日终于达成,值得庆贺。
伊核谈判12年,其核心分歧是什么?那就是伊朗是否会发展核武器以及如何理解和保障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对此,伊朗与西方分歧巨大。一直以来,欧洲与美国在逼伊朗放弃核开发中唱“红白脸”,各有分工。而伊朗方面,从一味强硬到眼下更加务实、讲求技巧。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达成妥协是正道。
全面协议的达成,体现了谈判各方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灵活性和妥协的精神,有助于促进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宁,意义重大。
必须指出的是,中方在伊核马拉松谈判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谈判关键和艰难的时刻多次提出建设性方案,为谈判一步步取得进展和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更高层面上看,伊核谈判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谈判本身,其达成也为其他国际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所以,当隧道尽头的亮光扑面而来,让我们一起鼓掌喝彩。
分 析
达成协议实现多赢
伊核协议达成,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协议达成后,伊朗与西方将开展正常交往,更多外资将进入伊朗,从而推动伊朗经济发展,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倡导改革与对外和解的鲁哈尼政府来说,其执政基础将得到巩固。
伊朗作为坐拥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大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制裁一旦解除,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
在美国方面,伊核问题谈判达成协议可以被奥巴马行政当局视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棘手难题的一个大成果。奥巴马的总统任期仅剩一年多。分析人士认为,伊核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遗产。
对中东地区来讲,伊核协议大大降低了因为伊核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护中东稳定。对整个世界来讲,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得以巩固和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落实协议仍有障碍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美国和伊朗当局尽管均称赞这一协议,但它们在各自国内同样面临强硬派的压力。美国共和党先前质疑这份协议可能对伊朗作出太多让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12日表示,国会对伊核问题协议的审议期间,奥巴马政府将面临艰巨的“推销”挑战。
根据法律,美国国会对这一协议有60天审议期,如果不予批准,奥巴马可以动用总统否决权,宣布国会投票结果无效。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必须借助部分民主党议员“倒戈”而获得三分之二多数支持,才能再次逆转总统的决定。不过,鉴于伊核协议被视作奥巴马任内的里程碑式政绩,预计民主党人不大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帮共和党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