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雷响,万物生机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众多企业为生存发展焦灼茫然之际,惊蛰到了,第一声春雷随之而出:新基建!成为疫情之后刺激经济的第一个惊蛰春雷。
中共中央政治局官方硬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应运而生——
中央力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民间亲切称之为“新基建”!有别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新基建”究竟是什么?
“新基建”加持提振经济第一雷
经济观察报社论指出,2020年的经济大局中,投资的内涵绝非“铁公基”等传统领域可以涵盖。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疫情会成为一道分水岭。无论他们身处传统行业或者已经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他们将重塑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这是看得到的现实。疫情以极端的方式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在线”进程。或许可以这么理解,中国经济的整体“在线”,就是以新基础设施为底层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生态。这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还可能包括对基于智能、互联和新能源的城际交通、物流和新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潜力。
疫情之后此次刺激经济复苏的市场额度有多少呢?近34万亿,甚至更多。单纯从投资体量上看,它们比市场期望的新“四万亿”庞大得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另有8个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额,合计约2.79万亿元。此外,尚未公布项目投资计划地区,正在加快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这33.83万亿是啥概念?如果做个简单对比,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相当于拿出去年34%的GDP来投资基建。有了“新基建”的加持,提振经济第一雷彻底炸响!
新基建的数字化属性决定了其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能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带动行业发展,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此外,也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