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提出20项重大工程 明确七大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绿色焦点
采集侠
2015-11-12
1474 浏览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提出20项重大工程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会议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相关报道见A06版)


战略新兴产业配套政策或密集发布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0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规划明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外,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有望成为投资的重点。随着《规划》的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集中发布。

 重点发展方向明确

 《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节能环保产业要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要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规划》公布之后,接下来最有可能出台的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拟从四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是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以切实的需求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三是鼓励技术进步,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四是适时实施新的法规标准和新的法规政策,推动一批新的环保产业脱颖而出。规划还将明确,通过下游的环境服务业带动上游的环境装备制造以及工程设计等行业。

 配套政策或跟进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曾表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分“三步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除《规划》外,在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体系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7个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有待出台。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也有待出台。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分为7大类、100余个子类、400余个小类与24个重点方向。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曾表示,制定该目录旨在界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模糊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是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该目录将解决新老企业划分的问题,为培育扶植相关产业提供标准。

环保产业政策渐次落地

 □本报记者 王荣

 

 国务院去年通过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为2015年前国内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定下基调,今年初发布的《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提出环保产业有3.4万亿元投资需求。

 今年以来,工信部密集发布多个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十二五”专项规划,环保产业政策渐次落地。例如,《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指出,九大重点节能工程总投资5900亿元。《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7大工程。《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5000亿元;环保装备出口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突破100亿元;形成10个以上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环保装备产业基地,10-20个在行业具有领军作用的大型龙头环保装备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优势环保装备企业。

 在资金方面,财政部近期宣布,将安排979亿元中央财政作为2012年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各地上报的节能环保项目陆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近日获得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55340万元,青海省2011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已支出数百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

#p#分页标题#e#

 民生证券分析师陈龙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在的背景下,中央财政继续扩大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充分表明了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决心。节能环保既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手段,也是目的。在政策对节能环保的大力支持下,该行业有望率先兑现业绩并引领整体经济的增长。

生物产业有望快速壮大

□本报记者 刘国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业内专家表示,生物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之一,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和生物服务有望快速壮大。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处长李宏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将达4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部分的产值将达3.6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1.6%。业内专家介绍,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认定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全国兴起了近百家生物基地园区,并获得切实的资金支持。2007年至2010年间,国家开发银行生物产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56.1%,重点支持了北京、武汉、长沙、上海、泰州、本溪等地区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日益看好。

 不过,此前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优惠扶助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下一步各级政府有望重点推动落实这些优惠政策,并将在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面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除生物医药外,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也有望成为市场热点。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此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生物农业将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动植物新品种开发,生物育种将上升至重要位置。此外,生物基产品占石化产品比重将达到10%以上,发酵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促进轻纺工业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减少30%以上,并制定生物柴油等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

 “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将发展形成十多个新兴领域,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疫苗与抗体产品研究开发、体外诊断重大产品开发、数字化医疗、生物医用材料、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开发、重大化工产品的先进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开发、生物环保产品开发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和对生物产业发展的不断扶持,我国生物制造、生物研发、生物技术转化、生物农业发展等都将获得长足进步,与之相关的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将长期受益。

34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