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资本产业重心前移 公募成“最后接棒者”
绿色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
2015-11-12
1041 浏览

早在唐代,古人为在酒宴上助兴,发明了一种叫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十分简单,由蒙面人击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拿花者罚酒。

  当下,看似繁琐复杂的资本市场也在玩着这种游戏,所不同的是,最后接棒者不用罚酒,而是“埋单”。在相当冗长的产业链上,公募基金曾借牛市风光无限。但牛市不常在,如今随着产业资金链重心的前移,公募基金业似乎不幸地成为最后接棒者。

推荐阅读
 ·封基周折价排行表0520
·27个封基净值市价表现 老鼠仓刑事第一案宣判
基金公司成败论:劳动最光荣 基金打新退潮现“祼泳者” 基金打新受伤 研究员报价纳考核 私募掌门人慎言中小盘股错杀机会 社保增仓PK去库存 盘局或将打破 启明联手神仙看盘打造精品讲座   众所周知,近几年公募基金业看似依旧热闹非凡,新公司不断加入,新产品迅速推出。然而,业内的明白人深知,“辉煌”与“景气”渐远,“已经没有以前好混了。”

  让这些曾经的大鳄感慨“不好混”的直接因素或是近年来新产品募集越发困难的现实。统计显示,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却未见增长,多数基金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人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儿了?

  事实上,CPI指标持续高位运行,市场并不缺钱。也就是说,并非A股市场的资金面发生根本性的扭转,而是资金不再涌入公募基金业。而有市场人士透露,资金之所以不再偏爱,是因为整个产业的重心已经前移了。

  最近几年来,VC/PE大行其道。最近鼎晖合伙人王功权“私奔”在业界掀起一阵“骚动”就是明证。市场给予整个资本市场产业链条前端的关注显然要高过二级市场。IPO重启之后,今年新股破发也成为常态,二级市场的“赔钱买卖”与一级市场的超额“财富效应”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大家都爱玩二级市场了,市场整体偏弱,收益预期不乐观。”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界大佬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公募最好的产品年收益率过不了50%,而一级市场却是十倍、几十倍地赚,资金必然改道。”

  据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拟上市公司在引入风投时,多数是希望公司能进一步发展,给予的价格都是相当便宜的。随后在IPO利益链(包括券商投行、配售机构)的一番彻底的“包装”之后,二级市场就很难再有“便宜价”了。

  显然,一级市场以及资本产业链前端的暴富吸引了更多资金前往。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公募基金在自己遭遇钱荒的同时,似乎在莫名地扮演“最后接棒者”的角色,默默地“埋单”。

  按照相关规定,新股发行询价过程中,公募基金是询价的主力机构。新股定价居高不下的背后,有公募基金的“一份辛劳”。但是,新股上市不仅未带来合理收益,破发潮还让这些买入新股的主力军不能安全撤离,基金持有人因此成为受害者。

  公募基金为何愿意成为“手捧鲜花”的角色呢?诚然,如果他们接手的花依旧可以绽放很久尚可以接受,但过高发行价的现实告诉他们,刚接过的花其实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奈,因为公募业的确身处这个产业链条的最末端。

 

20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