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智库资讯 > 正文内容
潘家华:广东低碳试点在全国处前列
智库资讯
中国新闻网
2015-11-12
1114 浏览

    针对广东省的低碳实践,本报记者对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进行了专访,他指出,广东作为低碳试点省,低碳发展思路总体不错,目标任务符合实际。

      ◎对话人物

  潘家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1993年回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代表处资深项目官员和能源与环境顾问,并赴荷兰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技术综合评估报告的协调、组织、写作和统纂工作。

  广东低碳试点在全国处前列

  记者:如何评价目前广东低碳试点的发展情况?

  潘家华:总体上讲,广东的低碳试点情况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广东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并且一直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广东的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GDP的碳排放低。

  另一方面,广东的能源结构比较优化,这也是由它本身化石能源储量有限导致,广东基本依赖于从省外调入优质可再生能源,比如澳洲的天然气,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碳排放较低的一种,还有西南地区的水电能源,以及国家在广东大力发展的核电能源,这些都是零碳排放的新能源。

  广州深圳应该提出绝对量减排的目标

  记者:对试点工作思路中未来指标的设定有何看法?

  潘家华:试点思路总体上来说不错,目标任务符合实际“十一五”期间全国的单位GDP能耗已经下降了19.6%,而根据我的估计,广东的单位GDP能耗已经完成了“十一五”下降目标。而广东提出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相对2005年要下降35%,这与国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吻合的。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会简单,比如广东在“十一五”已经把能关停的小火电都关停了“十二五”肯定不可能再用相同的措施。此外广东坚持相对减排的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广州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方应该提出绝对量减排的目标,以作为整个广东低碳试点工作的表率。

  力求在不增加碳排放的情况下增加GDP

  记者:对广东低碳省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潘家华:广东目前低碳试点工作做得不错,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大了广东进一步发展低碳试点的压力,由于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已经很高,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需要的投入将比之前大很多。因此广东应该抓住自身经济转型的时机,完成对经济结构的优化,比如对高耗能的产业进行升级。在将制造业转移到内陆的同时提高本省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力求做到在不增加碳排放的情况下增加GDP。同时广东要发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体制优势,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

  广东提出的几大措施都很不错。如加强组织协调,设立省级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等都很有必要。但是这些措施就目前来看还只是宏观上的,还没有落实到每个项目上,也就是还欠缺操作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时间上细化到年,确定每年要完成的任务。在指标分配上要细化到哪个部门,哪个地区完成多少。措施上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总而言之,要使提出的每项措施都要在基层能真正运作起来。

  低碳试点要更多着力于碳排放以外因素

  记者:试点工作中还有什么需要加强的地方?

  潘家华:在现在的中国,要更多着力于碳排放以外的因素。比如城市规划,建筑质量,产品寿命等很多方面。

  以北京的轨道交通为例,一号线和八号线本可以合并在一起以减少换乘,这样不仅方便乘客,实质上也提高了效率,也就降低了碳排放。与之类似的是机场轻轨的价格应该降低从而提高大家使用轻轨的积极性。或者是在机场轻轨路过的望京社区应该多设一个站,这个社区居住着十几万人,而且多是国际人士或在跨国公司任职人士,乘飞机的需求很高,现在轻轨不设站使他们只能被迫乘坐出租车去机场,这也就增加了碳排放。包括北京西客站建成多年都一直没有地铁连接,作为一个交通枢纽,这种规划不仅带来乘客的不便,也在增加着碳排放。

  我对广东的轨道交通了解不多,不好随意下定论,但我在深圳罗湖出入过几次,也感觉不是很方便。而在城市建筑规划上的随意性,我敢说不仅北京有问题,广东肯定也有问题,这是全国的一个通病。在同一片地上,一栋楼建了拆,拆了建,绝对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间接增加大量的碳排放。尤其是广东现在处在经济转型之中,有大量的旧厂房需要改造,如果只是盲目地拆而不能做到合理的利用,就会增加很多的碳排放。

  此外消费市场上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也要重视。一栋楼本来设计能用50年的,20年不到就没法住人了,被迫重建。一台电视机买回来一两年就坏了,只能再换新的。这种种的浪费实质上也在增加着碳排放。不仅是要提倡勤俭节约,光是做到按标准使用就不错了。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做好管理将这些制度落实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只是在纸上的制度。

  记者:广东提出要加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这些研究能带来多大作用?

  潘家华:这其中的开展省内碳排放权分配体制机制研究、研究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体系、开展建立碳标识等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和实践等都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短时间内实现碳排放权交易还不现实,包括统计监测体系都还没建立,这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往操作性上加强。

  而像创新发展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政策举措,诸如探索建立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体系,拓宽低碳发展企业融资渠道这样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操作,也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精彩观点

  低碳与竞争力

  低碳是大势所趋,我们说不光是目标的问题,更重要是一个竞争力的问题,现在沃尔玛已经找到我们商务部,说要对我们所有进入沃尔玛的产品进行碳标识,没有低碳我们就没有竞争力。

  为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适得其反

#p#分页标题#e#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节电的目标拉闸限电,这就并不是一种真正的低碳,它为什么不低碳呢?很简单,我们的低碳是追求一种生活品质得到保障的生活,而不是一种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生活。低碳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品质,拉闸限电对于技术升级没有任何的帮助,拉闸之后还是原来的技术,没有任何的改进,而且更高碳。因为大电网供电,与断电之后自己购买柴油小发电机自己供电相比,应该说是更节能、更低碳。

  低碳发展政策要有连续性

  低碳发展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必须是连续的,朝令夕改对于企业投资来说就是没有导向,对企业的投资显然是不利的,而且还应该保障有效性。

  低碳需要全社会参与

  我们的低碳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参与,没有消费者的自愿低碳行为,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来源:南方日报)

17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