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行业资讯 > 正文内容
李秉仁:生态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情况
行业资讯
igea
2015-11-12
1297 浏览
    建筑业、房地产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可以说是我们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今天我说一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生态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情况。

    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我们按照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6.6亿人,城市化水平超过49%。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水平,也有的专家学者对此有疑问,就是我们半城市化现象,是大家研究的一个过程。

    所以,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左右。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大约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人,这是我们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

    美国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两件大事,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或将成为现实,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事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是十二五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的规划纲要确定,十二五期间,城市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一个五年计划城镇人口增长超过5千万人,城市化水平超过50%,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指出,十二五开始,我国将用20年的时间,使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报告现实,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劳动力将由2.95亿人下降到2.5亿人左右,450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0年的49.68%。仅2000年到2009年,城镇人口就净增1.6亿,中国城镇化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属于罕见,无疑是一种社会的进步。2010年3月,联合国有关发布,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2025年将达到59%,目前50万的城镇化,有1/4在中国。我们国家大城市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三十年发展实践证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进程,在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稳妥的推进城市化。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依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城市化已经不再是单个城市,特别是一个单个大城市的发展,而是进入城市群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区域的协调发展,涉及到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也就是说城市群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有城市化发展战略。

    第二,中国生态城市,或者称之为低碳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的概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下季在达沃斯论坛上致辞当中指出,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侯变化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将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保卫生态,增加森林碳汇,全面增强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

    生态城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提出,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必须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如果复合生态系统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我们也就可以称之为这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城市。也就是说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文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使人文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的,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为什么要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这是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和过程的认识引发的思考。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就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全球面临着气侯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人类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生存的问题,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使得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毫无疑问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生态城市。

    从中国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的过程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土地资源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也使我们认识到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必要性和紧迫性。20世纪80年代召开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提出建设和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三个效益的提出,可以认为是我们对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初步认识。

    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中国已有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例如天津、上海、保定、无锡、唐山等等,这些城市结合各自特点,确定了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选择的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明确提出,通过两国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成为经济蓬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建成。那是区内人口达到35万人,而且全部住上绿色建筑,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做到30平方公里城市内的建筑全部是绿色建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的绿色比例是100%,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分为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控制性指标三大类8中类,22小类,引导性指标公1大类,4中类,4小类。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谈判由中国建设部和新加坡城市发展共同组织的一个建设,建设已经开始了

    下面说一下中国近年来绿色建筑发展的概况。中国的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论证,将绿色建筑定义为绿色建筑是实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近些年,大家对绿色建筑重新在考虑定义了。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绿色建筑有着帮助人类应对环境和经济挑战的巨大潜力,除了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外,还能够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中缩小其碳足迹,并减少建筑物整体开支,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环境和经济双重挑战的良方,应当使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侯变化议事日程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绿色建筑政策和标准体系开始建立。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的五个优先发展内容之一。2006年3月,科技部、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2005年以来,建设部先后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建筑技术到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施工导则等,2009年,2010年启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科技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十五期间,科技部、建设部开展了绿色建筑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建设部组织实施勒柯吉支撑重大项目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绩,建设部组织推动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2010年底,共有113个绿色建筑项目获得设计和运营的星级标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达400余项。

    从2005年开始,连续召开了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新技术产品博览会,2008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等机构,各地陆续成立了相应的机构。2008年起每年出版绿色建筑研究报告。上海世博会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园区200多栋绿色建筑集中展示建筑形态,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成为一个低碳建筑立体绿化环境保护的博览会。上海世博会采用的各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的实用的技术,也有现代高新技术的展示,大大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

    北京实施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年,北京使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到2020年绿色建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制定绿色北京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将不断的健全,标准体系基本完备,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将得到全面的推进和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建筑节能,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节约能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抓好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0%,我国的能源消费约占世界的20%,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我们认为,去年7月15号,发布了一个报告,认为建筑物消耗的世界40%的能源,排放30%多的温室气体,我们国家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比例。同时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的建筑能耗,随着我们舒适度的提高,随着我们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长,建设能耗总量还在不断的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还在增加。按照2010年我国能耗32亿吨标准煤计算的话,建筑能耗9.6亿吨标准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长,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至关重要。

    国家能源研究所有一个报告,明确提出2035年以后,工业能耗将持续放缓,建筑物和交通部门,成为能耗降低的主要贡献方面。对于推进绿色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在低碳情景下,2050年我们国家能耗是56亿吨标准煤,能源问题直接关系我们国家发展的问题,我们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谢谢大家!
26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