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绿色经济协会 > 绿色焦点 > 正文内容
上海:瞄准2020 布局“全球科创中心”版图
绿色焦点
秦夕雅
2016-04-05
865 浏览
  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4月1日,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力争通过3年时间,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科技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国资国企、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改革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经验,破解一批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
  分步走:4项重点任务+10项措施先行先试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上海市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针对“政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创新投入机制、人才发展和跨境融合”等方面的改革领域,上海将在国家授权下实施1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
  其中主要包括:研究探索鼓励创新创业的普惠税制;探索开展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改革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市场制度;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探索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便利服务等试点;简化外商投资管理;改革药品注册和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国家科学中心运行管理制度。
  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用3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那么,如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周波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依托张江地区已经形成的大科学设施的基础上,将在集聚更多的科技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建设一流的研究型的大学等方面共同推进。
  目前张江核心园区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和科教机构集群,包括蛋白质中心、上海光源、量子卓越中心等大科学基础设施。
  科创总动员:国企+外企+民企
  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并同步发布《支持本市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意见》。
  周波在谈及上海企业创新积极性时介绍:以国有企业为例,上海的央企和国企资产共有30多万亿元,占据了GDP的半壁江山,大约48%。上海通过国资国企的改革,通过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鼓励国有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创新转型、兼并收购和海外收购,同时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消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周波表示,国有企业创新积极型大大提高,在过去一年里,就有24家企业、涉及到120亿元的100多个项目签约;同时,国有企业中也有58个企业创投基金。
  从外资企业的角度看,目前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有396家,占到全国数量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中有120家在上海设立研发或创新中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政府在政府采购、项目公开等方面也采取了开放措施吸引和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周波谈到,还有更多的民企,例如在张江,一年新增的小微科技型企业就有一万家,同比增长了20%,与全市的水平持平。
 

31
关键字:
分享到:
42K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C座F4层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igea-un.org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 京ICP备16051411号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