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克里一手抱着他的小孙女,一手签署了气候变化问题《巴黎协定》。
“应记住今日,并为我们锁定《巴黎协定》所付出的努力工作而庆祝。”克里说,“但是也将有那么一天,我们要真正赢得这场(应对气候变化)战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表示:“没有后果而进行消费的时代一去不复。”
《第一财经日报》从联合国获悉,共有175个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估算,这些国家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大约93%。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中国承诺在今年9月G20(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完成参加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美国则表示,在向化石能源“开刀”方面,《巴黎协定》之后要率先将改革的方向指向航运与航空业。
“没有回头路”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签署《巴黎协定》的仪式上,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没有回头路了。”

图片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不过,4月22日的联合国签署协定仪式,仅仅标志着协定生效过程中的第一步。各国希望该协定可以在2016年生效,因此签约后,需要各签署国尽快在国内进行行政或司法程序,最终将批准的文件交回联合国,正式加入该协定。
按照《巴黎协定》中的规定,当批准该协定的缔约国数量达到55个,且其累加排放量达到全球总排放量55%时,该协定即正式生效。
《第一财经日报》从世界资源研究所获悉,根据其测算,目前共有代表了全球排放量45%的近25个国家,已经履约加入,或正打算加入《巴黎协定》,这距《巴黎协定》生效的比例还差10%。
国内程序启动
在各国中,以巴巴多斯、伯利兹、格林纳达、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瑙鲁、帕劳等小岛国等最为积极,他们已经提前完成国内立法批准程序,在22日签约仪式后同时已经递交批准文件,正式加入了《巴黎协定》。
同时,包括中美在内的12个国家表态要尽早加入《巴黎协定》,他们是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马里、墨西哥、喀麦隆、挪威、菲律宾、阿根廷、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以及洪都拉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张高丽在签署仪式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推进落实 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讲话,他表示尽早参加《巴黎协定》。中国将在今年9月G20杭州峰会前完成参加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中国已向其他G20成员发出倡议,并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协定获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
此前,美方官员一直强调,中美两国占全球总排放量40%。而中美希望各自在国内采取步骤,以便今年尽早加入《巴黎协定》。
就美方而言,在《巴黎协定》签订之后,将形成一份行政协定,无需国会通过,可以由总统直接批准。
不过,此次欧盟方面的高级代表证实了欧盟恐怕在2016年难以加入《巴黎协定》的坏消息。
由于欧盟的政治决策机制过于冗长,目前欧盟内部还没有完成内部指标分配谈判,即欧盟将如何在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40%的减排目标,唯有在该谈判结束之后才能进入对《巴黎协定》的批准程序,目前估测这一最终加入程序有可能推迟到2017~2018年。
如果欧盟不能在2016年完成加入程序,欧盟就不可能被算入上文所提到的55个缔约方之中,亦无法参与缔约国第一次会议和重要决策的制定,只能获得没有什么影响力的观察员身份。
22日当天,奥朗德表示他将敦促欧盟28国在今年批准《巴黎协定》,并举例称他将要求法国议会在夏季前批准协定。
在其他主要缔约方方面,目前巴西国内政治动荡,并不预期其能在2016年完成加入程序。“金砖”国家中的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则尚未宣布何时批准该协定。
向化石能源开刀
4月1日刚刚履新的美国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潘兴(Pershing)在会议期间表示,美国与其他国家将在《巴黎协定》后专注于航运和航空业减排。与此同时,美国也将推进气候超级污染物氢氟碳化合物的排放量削减。
在本月初中美两国领导人发布的中美间第三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就指出,《巴黎协定》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承诺,也发出了需要迅速向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强有力信号。
为此,两国领导人也承诺今年双方共同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在相关多边场合取得积极成果,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符合“迪拜路径规划”的氢氟碳化物修正案和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应对国际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市场措施。
如何达标
不过在《巴黎协定》签约之后,不少观察组织也指出,《巴黎协定》将于2020年才能生效,而现有规定并不能够有效阻止全球气温升高3摄氏度,更无法向脆弱人群提供足够的资金,帮助他们应对愈发频繁的气候灾害。
在升温方面,由气候动议组织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一项气候记分板项目计算了目前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数据显示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意味着到2100年全球气温升高3.5度,不足以完成《巴黎协定》1.5度—2度的目标。该项目提出,提高雄心、深度减排、早日达峰才能早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该研究指出,欧盟应将气候目标从2030年比1990年减排40%提升至2030年比1990年减排47%,美国应将气候目标从2025年比2005年减排26%提升至2030年比2005年减排45%。
即使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根据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气候适应支出每年也将超过5000亿美元。因此,确实需要尽快提升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
据乐施会估算,2014、2015年在录的全球高温、干旱、不稳定降雨,以及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导致约6000万人在今年面临饥饿、疾病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诸如厄尔尼诺和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的气候灾害愈发频繁,将对全球粮食体系的稳定造成巨大威胁。与此同时,当资源和能力面临巨大压力时,人道主义危机的风险也将加大。
与此同时,乐施会认为,若各国的投资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预防措施和帮助最脆弱人群加强抗灾防灾能力,厄尔尼诺这样的气候灾害将引发粮食危机。同时,乐施会建议各国尽快开展行动,在马拉喀什气候大会(COP22)召开前兑现显著增加气候适应资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