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物质能源生态伙伴体系|尹成杰:以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大力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协会要闻
IGEA
2024-09-25
3024 浏览
作为2024年服贸会主题论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的系列组成部分,绿色新质生产力产业合作推介会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与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立足“生物质能源”产业,聚集了巴西 Raizen、中粮生物科技、安徽丰原生物技术、长联石油、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热华能源等世界500强与国内生物质能源行业的主流企业,深入交流当下国内外生物质能源技术亮点与未来趋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以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
大力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尹成杰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
在当前,全国各地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隆重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于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综合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很有意义。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特别是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国家有关部委多次作出重要部署。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国家战略的规划,也相继对发展生物质能源做出重要的部署。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近些年,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主要包括生物质燃气、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可再生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远洋、船舶和航空领域。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快,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机制不断完善,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既有相当的基础,又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正在加快,由传统粗放向规模统一转变,由单一产业向产业集群转变,由能源生产功能向带动绿色减排、生态环保、乡村产业振兴转变,由传统装备运行向智能化管理转变。正在实行四个重大的转变。一是从成就上看,从生物质发电看。近些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和加工剩余物、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厨余垃圾等进行生物质发电。截止2023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14万千瓦。2023年,生物质发电量约1980亿千瓦时。二是从生物质燃气发展来看。我国生物质燃气发展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政策力度在加大,基础很好。我们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农村实行沼气工程,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截止2023年底,我国拥有规模化燃气项目超过200个,涉及产能约8.8亿立方米,2023年,生物燃气的产量达到4.2亿立方米。三是从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看。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开始进入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生物乙醇最大的优势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我国开放使用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产能达到年500万吨以上,迅速形成绿色的新质生产力能力。2022年,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达到300万吨。四是从我国生物柴油,可再生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看,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产业体系。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完善新能源发展机制。近期中央下发《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见》,要求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生物质能源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要以中央新的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认识,发挥优势,科技创新,健全机制,加强合作,实现生物质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第一,充分认识生物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和重要性。生物质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部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重要的论述和部署,为新时代新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体制和机制。生物质能源是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源可以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是利用率不到3%。 这些情况表明,发展生物质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绿色能源供给,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大举措。三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是农业资源利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四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五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提质增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六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利于农作物秸秆资源转化。无害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防止秸秆腐烂,污染环境和水源。有利于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所以,我们要把发展生物质能源摆在发展新能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性定位。第二,加快把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优势转变为新能源产业的优势。生物质资源是宝贵的经济资源。生物质资源具有分布广泛性、绿色低碳性、替代优势性、利用多元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我国的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加工剩余物和林业加工剩余物、废弃物等资源。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质资源优势。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23.5亿亩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有4.5亿头的生猪养殖,1.02亿头牛,3.3亿只羊,80.1亿只鸡巨大规模的畜牧产业,以及2.3亿公顷的森林,3.9亿公顷的草原。这样大的农作物的布局和结构,规模巨大的畜牧业养殖以及森林和草林资源,实际上就是太阳能的高效机收基地、转化基地、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基地。有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量的总量为46.5亿吨,这一数据反映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其中,农作物可收集的秸秆总量9.2亿吨,畜禽养殖的粪污30.5亿吨,林业剩余物3.4亿吨,生活垃圾3亿吨,其他有机废弃物0.5亿吨。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农林生物质,在林业农业大省资源的力度较高,生物质资源的形式和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国家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亿吨,如果按照粮草比例1:1.5来计算,我国2023年理论上的秸秆产量应该达到10.35亿吨,当然还有一部分不可收集。我国是世界上秸秆产量的大国,实际上秸秆产量是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另一半的成果,也是我国另一半农业。我们要把生物质资源特别是农业生物质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新能源优势。在传统的农业阶段,我们把农业的生物质资源,比如农作秸秆,加工的剩余物,还有一些废弃物,都视为垃圾和废弃物。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丢掉了另一半的农业。现代农业认为,农业生物质是宝贵的经济资源,是绿色能源的重要生产材料,是有市场需求的重要商品。要对农作物秸秆综合产业化的利用,发展秸秆绿电产业、饲料产业、建材产业、肥料产业、基料产业等特色产业。特别是要开发农业生物质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生物质要绿电、要岩气、要生物乙醇、要生物柴油等新型能源。所以,对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物质不能再废弃不用,不能再小材小用,而是要大材大用,转变为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新能源产业的优势。第三,以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根本支撑,要以科技赋能生物质能源产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技术落后仍然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最大短板,要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质生产力。一是,要重点推进生物质资源深度开发技术创新,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二是,要培育生物质能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要加快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与生物质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的相关企业,要进行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我们相关的部门应该抓住生物质能源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三是,要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应用广度,创新生物质能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要研发生物质资源的节能减排,促进生物质能源的绿色生产,提高减碳降碳的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利支撑。四是,要研发生物质资源节本增效扩绿提质技术,提高比较效益。比较效益提高,才是企业可持续生产的最重要的前提。五是,要研发生物质能源全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六是,要建立健全生物质能源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中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去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我国广大牧区、林区、山区是生物质资源的富集地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应高度重视开发和挖掘农村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功能和价值。生物质能源产业应该向农业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文件,在农村实行“御风行动”,发展风电和光伏,向农村延伸。农村有发展新能源的资源,要采取企业和集体经济合作的形式来发展。文件明确提出,要先进行1000个村试点,然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这必将推动我国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从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布局以及产业特点和乡村用能的特点出发,探索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方式和路径;要从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出发,把农业农村建成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和基地;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生物质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就地取材,就地消纳,多元绿色的农业农村生物质能源的供给体系。我们国家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比较早,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和形成新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力,来促进农村新能源革命和社会方式的变革。要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能源消费需求,以工程方法为引领,把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建设成我国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基地。怎么样建设农村生物质能源基地?一是充分利用农村新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开发供给生物质能源,作为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大变革,要从认识上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把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和千万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布局,发挥生物质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三是要把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过去大量的农业生物质浪费,污染环境,所以现在把生物质能源搞起来以后,要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相得益彰。四是提高生物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多元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农业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五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地应用、大小并举、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生态。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要科学建厂,质量第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六是建立健全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企合作的共享机制。风电的建设在试点村,每个村4台机组,1个机组5万千瓦,企业经营投资,村里面出“风”的资源作为股份,形成股份合作经济。收益按照股份分成,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共享,得到地方和广大农民的欢迎。调动地方广大农民,通过合作共建的形式,来发展风能。这种形式,我认为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上也是适用的,促进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第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体制和机制。体制和机制还是管总,把体制机制建立起来,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保障。认真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体系,加快健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资源发展和循环利用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体系,形成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农产品加工剩余物以及畜禽产业生产粪便污水废弃物的收集和利用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生物质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生物质资源收购政策,建立生物质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制定了生物质资源的收购政策和价格机制,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就可以有效防范“二道商贩”抬高原料价格等方面的风险。同时建立健全生物质资源的储备机制。完善保障生物质资源均衡的供给机制。制定完善生物质资源收储加工流通机制。制定生物质资源及生物质能源产品质量标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制定扶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完善生物质能源发展所需的绿色政策、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制度保障。同时,要把生物质能源企业的布局和农业农村农作物布局和结构契合起来。农业的生产结构在调整和变化,如果建起了生物质能源的厂子,能源结构变了,秸秆没有了,厂子白建了。所以一定要把企业的布局和农业结构的布局很好地有机协调起来,保证这个企业有足够的秸秆供应量和生物质资源供应量,才能协调发展。制定加快培育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同时制定生物质能源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参与生物质能源共建共享,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