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提出,重点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和方向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具体包括:碳排放核算报告、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节能低碳技术、公共机构节能低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等标准,风力发电、冷冻空调、压缩机、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标准。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动工作纳入2023年度重点工作主线,从组织建设与会议平台、智库与产业等多方位聚焦,以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双碳”技术与产业。
2023年,绿协成立双碳工作专委会和标准建设专委会,将“双碳”工作和“标准体系”工作做为协会年度两大重点工作主线。并在协会牵头主办的2023中国绿色经济年会重点设“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碳排放管理与碳交易标准支撑体系”、“双碳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产业实践报告”等系列内容,多维度展示绿协“双碳”标准专项领域的智库与产业风采。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院长韩建国——MA国际标识代码赋能碳排放管理与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韩建国表示,中关村二维码研究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国际自动识别与移动技术协会(AIM)三大国际组织共同批准认可的全球代码发行机构。中码院自主研发的“MA”标识体系是ISO/IEC 15459对象唯一标识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首个具有全球根节点管理权和代码资源分配权的对象标识体系。MA国际标识代码技术,是一个三段的编码体系,比较有灵活性和扩展性。主要解决用户是谁的问题;是给什么东西编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编码规则。在MA国际标识代码赋能碳排放管理和产业链的协同方面,标识具有一物一码、一码上链、一码都识、一码全览、一码到底五大特点,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销售使用,不同的阶段,供应链的上下游,不同阶段碳足迹的跟踪,都可以纳入到我们的企业和信息系统里,如果采用统一的编码的话,可以更精准的进行跟踪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命周期精准的跟踪和管理。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于洁——双碳背景下碳排放MRV标准体系建设与实践于洁表示,碳排放MRV就是核算、报告和核查这三个英文字母的首写。核算是用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或者监测法等为“双碳”目标提供碳排放数据基础进行计算。报告是与排放相对的数据进行结算以后的结果,按照一定的要求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碳排放报告,对于信息披露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支撑。核查就是第三方机构通过文件评审或者现场评审等一些方式,对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来进行核查的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的确认。碳排放MRV标准到底怎么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已经出台了很具体的一些措施,从组织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国碳市场的建设在MRV的标准建设和实践中间,都承担了很重要的一项作用,也是构建了我们在碳排放与履约相关的MRV标准体系的一些实践的工作。从产品的层面,来针对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就是每单位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从原材料一直到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去计算二氧化碳足迹这样一个工作。在产品的标准实践中间,还有一项工作是低碳产品认证。还有一个碳排放活动里面的碳中和实践工作,主要是大型活动应用。在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间对目标贡献的量化,可能也是未来在整个标准系统中间要考虑和关注的地方。
生态环境部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部长周才华——全国碳市场MRV实践周才华表示,现在国家碳市场可以分两大块,第一大块是碳排放配额管理的碳市场,另外一块就是我国CCER自愿减排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建立了一个1+1+N的政策体系,核算、核查在标准和规范全国碳市场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建立了“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全国碳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目前形成“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管理框架。针对全国碳市场MRV机制,周才华重点介绍了MRV机制重点工作及时间节点、MRV机制核算标准、MRV机制报告、 MRV机制核查、MRV机制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对于接下来碳市场MRV工作,周才华表示,将逐步夯实法律基础、强化数据质量,稳步推进市场扩容,逐步推进履约抵消机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建设工作。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秘书长刘莹——城市交通零碳转型与碳交易刘莹表示,中国的碳排放百亿吨量级,交通在里面占10%,但是在城市尺度下,交通的碳排放占比要高于国家尺度下碳排放的占比。交通领域的减污降碳其实一直是个世界的难题。难在哪呢?从消费侧产生的巨大的碳排放量,大家个体很散,MRV体系很难用来计算。交通领域到底能不能实现零碳?我个人觉得随着机动车全面电动化,新能源的发展,上游的绿电、绿氢能源的变革,交通领域在时代的变革下,结合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是有可能实现零碳转型的。 刘莹强调,关于城市交通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策略级的共识,客运通过三个结构优化:城市结构、出行结构、能源结构,其中80%的动力要来源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加上科技创新和金融的赋能。而货运领域重点强调的是以铁则铁、以电则电、以氢则氢,再加上科技创新和金融的赋能,来推进整个城市交通领域向零碳的转型。科技的赋能和金融的创新两大赋能对于交通领域零碳转型是关键性的赋能之一。交通的碳普惠是另外一大重点内容。主要分为公益型碳普惠和消费侧碳普惠。公益型碳普惠能够参加地方的碳市场,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交通系统的大数据,全面参加了MRV体系的构建,这个也是MRV体系下一步发展创新的一个方向。消费侧碳普惠,根据估算40%的碳排放跟消费侧是有相关的,消费侧行动起来才是一个巨大的动力来源。我们个人构建的是一套整个的社会运行、社会管理和社会心智的变化,所以通过碳普惠,特别是交易型碳普惠这种比较完善的消费侧的推动,完全可以进入不同交易市场或者平台,形成不同质量的碳资产的汇聚,以及不同碳权益的挂钩,以及碳价值的交互。这一部分我个人认为会带来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整个的消费体系,以及我们企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下一步我们在做碳普惠的体系化过程中重点追求的方向。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监测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涛——数字化赋能碳达峰的业务需求分析与探索-碳计量与碳帐户。谢涛从数字化赋能碳达峰的业务需求、双碳领域产品开发与应用探索、发展展望三方面重点介绍了雪迪龙的碳排放的计量系统和企业的碳帐户系统两个产品。谢涛表示,实现宏观的碳核算向精准的碳计量转变会催发一个新的市场机遇。在数字化赋能碳达峰的业务需求上,关键在于实现碳排放“测、算、预、管、评”的智能化与一体化。对于区域而言,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是关键。对于行业而言,实现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是关键。雪迪龙围绕如何支撑行业层面宏观的碳核算向精准的碳计量转变,将碳排放的直测法和核算法相结合,重点开发了碳排放的计量系统和企业的碳帐户系统这样两个产品。碳排放的计量系统以物联网为前端体系,应用层、传输层、设备层搭建整个碳排放计量系统,以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质控、智能运维、核查校验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企业碳账户管理系统(管理端)则包含集成门户、企业碳账户管理、城市碳排放统计及预测三大块内容构成,具有自动核酸、细化数据、异常数据报警、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一键生成企业碳排放报告以及核查报告等系列优势特点。未来雪迪龙也将系统性建立碳达峰的“测、算、预、管、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碳计量,支撑碳交易的认证认可体系为发展目标。
新至双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恩奇——植物肉碳减排报告庞恩奇介绍,植物肉是人造肉的一种,人造肉包括传统素肉、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通过对植物肉碳足迹核算方法评估了100g植得丸、植得小酥肉、牛肉丸和猪肉丸从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出,能源消耗降低7%-4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78%-96%,土地利用降低99%,水资源利用降低82%-96%。从生态价值评价的角度看,植物肉等人造肉能够显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与减少环境负担,其能源消耗与传统养殖肉接近,但在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占用与水资源利用等都显著低于传统养殖肉。据 Euromonitor预测,2025 年中国植物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42亿美元,超过全球市场的一半,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植物肉碳减排量化评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将由新至双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作为牵头立项和归口管理单位,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新至双碳来担任联合主编,新希望集团四川植得期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和相关的一些行业专家、机构会进行参编,合力推进团体标准的建设工作。
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清华——节能技术与设备碳减排量核算方法与碳交易价。张清华强调企业参与碳交易必须遵循MRV原则,确保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减排量真实、准确、保守。不能对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等有强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行业和领域提出方法学建议;鼓励对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行业和领域提出方法学建议,其额外性可免予论证或简化论证。企业需要了解方法学的内核要求,方法学是指导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查的主要依据,对减排项目的基准线识别、额外性论证、减排量核算和监测计划制定等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适用于使用无SF6或含少量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开关设备的项目活动(例如,电网、工业生产、变电站等)。具体操作场景包括:温室气体减排机理分析,设备工艺原因产生的排放、产品发生故障以及维修、维护等过程产生的排放、SF6开关设备退役;项目边界确认,项目边界的空间范围为实施拟议项目活动的电网(可以是电网的一部分)或设施(如企业的变电站)识别排放源,明确主要温室气体为SF6;识别基准线情景,替代类项目,基准线情景如下:在没有拟议项目活动的情况下,现有设备将会继续运行,直至退役。从设备退役之时起,拟议项目活动不再产生减排量。新建项目、扩建类项目,则应用“基准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组合工具”来识别基准线情景;额外性论证,采用“基准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组合工具”论证和评价拟议项目活动的额外性。